top of page

【好書推薦】《新音樂治療師手冊》2018 增訂版內容介紹

今天我要介紹的這本書原本是紅皮書,現在改了新版變成藍色封面,叫做《The New Music Therapist Handbook》。還記得以前在美國的時候,大家都說這本書是小紅書,每個音樂治療師都必備的一本書。而在2018年,這本書改版了,封面變成藍色,所以現在我們可能要叫它小藍書了。


今天我會先介紹一下我與這本書的作者之間的關係,還有這本書的出版社。接著,我會和大家分享一下作者在序言中寫了哪些內容。然後,再介紹一下這本書的章節安排,總共有13章。我會挑選其中 4 章來重點講解,最後再給大家做一個總結。


那麼我們就開始吧!


作者介紹

這本書的歷史與演變

作者序

增訂版中新增的內容

多元文化

音樂治療

治療師與自我照顧

第 1 章:音樂治療的脈絡

Cultural Humility(文化謙遜)

個人反思分享

工作經驗分享

第 2 章:以資料為主的工作模式

為什麼要收集資料

介入模式的十個步驟

個人經歷分享

第 8 章:音樂治療的程序

實證科學是我們做臨床決策的黃金準則

我的閱讀經驗

波士頓醫療中心音樂治療準則

第 13 章:自我照顧

什麼是自我照顧

自我照顧的策略步驟

工作經驗分享

爭取工作權益

總結


* 嗨!您也可以透過以下連結,在線上收聽本篇文章內容:


文章封面


分享緣起:「公共衛生」視角下的音樂治療應用


背景和動機


公衛是什麼東西啊?大家有聽過這個字嗎?其實我覺得這幾個字在 2020 年啊,自從疫情爆發之後,整個流行病學,公衛、統計,生物等等的一個名詞,好像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


那其實我現在講的真的是很新的東西,我看的這些 paper 和書籍,也都是最近一兩年才出來的,所以就把這些非常新的觀念帶給大家。


好,那我先來講這個緣起,就是為什麼我會想要講這個議題,探討音樂治療在這方面的應用呢?



德國新生兒加護病房的研究


前幾個禮拜,我收到了一篇研究新生兒加護病房的論文,作者是一位在新生兒加護病房工作的醫生,他們現在正在進行相關研究。這篇論文非常有趣。你可以想像,在新生兒加護病房這樣的環境中,這類研究通常會發表在哪些期刊呢?


新生兒加護病房研究,這類研究一般會發表在小兒科、小兒醫學或新生兒加護病房相關的醫學期刊裡,但這篇論文卻發表在國際的 Environmental Research 環境研究還有 Public Health 期刊上!


所以這篇文章是一篇音樂治療的研究,但卻發表在環境研究和公共衛生的期刊上,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它不僅探討了音樂治療師與新生兒的關係,更進一步探討:當音樂治療用於新生兒,減少母親產後壓力的情況。


很有趣的是,音樂治療師面對的不僅是嬰兒本身,還有媽媽在與嬰兒互動過程中的狀況,以及整個環境和病房的氛圍,這些因素如何間接影響剛生完小孩、早產兒的媽媽,她們可能會感到無助、憂鬱和壓力。


這個研究測量了母親的焦慮狀況和整體壓力水平,擴展了音樂治療的應用範圍,從新生兒延伸到母嬰關係。他們進行了問卷調查,請母親在嬰兒接受音樂治療的幾週之後填寫壓力指數。實驗組的媽媽和嬰兒接受了音樂治療,對照組則沒有,統計出接受音樂治療的母親在憂慮和壓力方面有沒有明顯減少。


這篇文章來自德國埃森(Essen)的醫學大學,將研究範圍從兒科和新生兒加護病房,擴展到公共衛生和環境研究領域,非常值得分享。


還有哪些國家也注重公共衛生的制度和運作呢?我在想,可能是一些稅收較高的地方,例如北歐國家如挪威、瑞典、瑞士和芬蘭等。據我所知,這些國家越來越重視音樂治療在公共健康照顧政策中的應用。


我覺得不論是歐洲、美國還是臺灣,公共衛生的概念在疫情之後越來越受到討論。像我剛剛提到的那篇論文,它是 2023 年發表的,內容非常新。似乎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音樂治療的介入,並朝這個方向發展。



公共衛生的定義與核心


公共衛生的定義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公共衛生(public health)。公共衛生是一門以社會集體力量,來致力於促進大眾健康的學科。它的內涵不僅包括預防疾病和延長壽命,還有積極促進生理、心理和社會層面的健康,並進一步降低健康的不平等。


範圍聽起來很大,有時候不太清楚他們具體在做什麼。讓我介紹幾個比較核心的領域吧。



公共衛生的核心科學


在公共衛生範疇內,有五大核心科學:


  1. 生物統計

  2. 流行病學

  3. 環境與職業衛生

  4. 社會與行為科學

  5. 政策與管理科學


這些學科組成了公共衛生這一門整合性的科學,並且非常強調跨領域與團隊合作。



公共衛生與音樂治療的相似性


這些關鍵詞如:跨領域、團隊合作、整合科學、研究與實務的搭配,其實和音樂治療的發展有很多相似之處。而且公共衛生還與社會發展、全球因素緊密聯繫,他們也強調社會關懷、多元文化與全球視野,這與音樂治療的走向也有相似之處。


值得一提的是,2020 年,臺灣立法院三讀通過了公共衛生師法,使得在臺灣工作的公共衛生師有了法律保障。相比之下,音樂治療師和其他表達性藝術治療師還在為法律保障努力中, 這是很不一樣的地方。


公共衛生注重的是一個整個社會群體的健康,強調疾病預防、環境促進和行為介入。相較於傳統醫學角度,醫生、護理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和心理師等,主要關注個人的診斷和治療以及個人健康管理,這是最大的不同。


公共衛生師看的是群體,而傳統醫學專業人士看的是個人。


這讓我想到很多音樂活動,其實也是群體的表現。比如,去聽演唱會就是一個群體活動,大家一起去聽音樂,一起買門票,還有合唱團,這也是一個群體活動。


這些例子正好說明了公共衛生與音樂治療有一些角度可以很好地結合。現在,我們來看看公共衛生有哪些跨領域的整合工作。



公共衛生的核心專業能力


比如說,公共衛生強調:


  1. 生物與環境的運用

  2. 合作夥伴關係

  3. 溝通

  4. 多樣性和文化能力


這些都是公共衛生的核心專業能力。這四個與音樂治療,及音樂在社會和環境中的運用非常契合。



音樂治療在公共衛生政策裡面的應用


《Music and Public Health》介紹


接下來,我要介紹一些音樂治療在公共衛生政策中的實際應用案例,這些例子都來自《Music and Public Health》這本書。


這本書我覺得非常重要,作者是Lars Ole Bonde。我不知道他的國籍,但他在挪威的音樂中心和丹麥的音樂與健康研究中心工作。這位作者在歐洲算是音樂治療和音樂心理學的權威,發表了許多關於音樂與健康的研究。另外一位編輯Töres Theorell是在瑞典工作的醫生,斯德哥爾摩大學研究中心的一位科學家。


從這個角度看音樂在環境中的應用,今天我們跳出了單純音樂治療與個案的關係,更加關注音樂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以及音樂在流行病學及社會中所造成的影響,可以用音樂心理學、音樂與健康等更多不同角度來看。


這些研究不僅由音樂治療師進行,還有其他科學家、流行病學家和醫生的參與,當更多跨學科的融合出現,大家可以一起由新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



用音樂來促進對社會上的連結


我們回到音樂在公共衛生政策中的應用,例如《Music and Public Health》這本書中的案例《Sing for a Better Life: Choral Singing and Public Health》。


這本書講到如何用音樂來促進社會連結,特別是通過不同的合唱團。例如,教堂的唱詩班中可能有婦女會、兒童合唱團或青少年樂隊等。這些音樂活動需要很多人一起參與,是一種集體的社會活動,能促進人際交流,並帶來新的歸屬感。



用音樂讓醫護人員可以達到身心的平衡


另一個例子也非常重要,它的標題是《Humanizing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in Healthcare through Music and Movement》,旨在探討如何通過音樂和運動來改善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


尤其在疫情過後,醫護人員面臨職業倦怠,和如何在工作中抒壓的挑戰。所以他也在這本書探討了如何用音樂幫助醫護人員達到身心健康的平衡。


為什麼用音樂?因為書中提到音樂是一種幫助人們表達情緒的工具,通過表達情緒,可以舒緩壓力和心情。作為健康照護工作者,需要有很大的同理心,而音樂和其他表達性藝術可以增加健康照護者的同理心。


在醫院這個白色巨塔裡,我常常感到身心疲憊,出現同理心疲勞(empathy fatigue),每天面對來來去去的病人,醫院有時候像菜市場一樣雜亂,讓人麻木。回到家後,我經常感到無感,只想躺在床上,什麼都不做,不想跟任何人講話,因為在醫院裡已經說了一整天的話。我們治療師要承接病人的各種情緒和壓力,有時候感覺像是別人的垃圾桶。這種情緒累積到家後,我感到極度疲憊,只想躺著不動。


那麽這本書就有講到,這時候音樂可以讓工作環境更加人性化,幫助醫護人員達到身心的平衡。



英國社區中的公衛政策


下一個例子,是音樂在公共衛生政策中的應用,這是一個英國的案例。


書中提到,英國有一些政策活動把音樂視為一種「文化處方」(cultural prescription),這是一種社區為基礎的藝術形式。參與社區裡的音樂活動,在英國被視為一種促進健康的行為。


這不僅僅是音樂,還包括參加舞蹈課、社區土風舞班等活動,都可以用來減少焦慮和憂鬱。所以英國非常重視社區參與的文化活動,並且從這個角度來看音樂在公共衛生政策的發展空間。



作為音樂治療師,如何看待「音樂與公衛結合」


現在,我想從音樂治療師的角度來談談音樂與公共衛生的結合。


身為音樂治療師,我看到音樂治療在臺灣的發展非常努力。大家都在積極推廣,無論是擴展工作場所,還是推動立法,大家都在努力。


在這個推廣過程中,我們非常需要各界的支持,需要與不同的人和機構,在不一樣的場合中合作。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在社會中與不同人群合作,可以提升音樂治療的能見度,讓更多人了解和受益於音樂治療。



案例一:美國同學的跨領域轉換


其實在我身邊也有同學做過這樣質押轉換。我們在美國大學一起學習音樂治療系,完成學士學位後,他在兒童醫院工作了一陣子,然後繼續進修碩士學位時,選擇了公共衛生(Public Health)。


我記得他好像繼續在兒童醫院工作,但因為公共衛生的背景,他擁有了更多樣的視野來看待工作內容。比如,在撰寫補助金和經費計畫書時,他能更有效地將服務納入更多的補助方案中。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案例二:德國新生兒加護病房的研究


再比如我剛提到的德國新生兒重症加護病房的研究,他們的研究對象不僅是小嬰兒,還涉及到母嬰關係、小朋友與媽媽的互動以及整體環境。他們研究音樂介入對於媽媽產後憂鬱和壓力的減少效果。


這篇文章的介入者仍然是音樂治療師,他們與嬰兒、媽媽和整個環境互動。這篇研究發表在環境研究和公共衛生期刊上,展示了音樂治療師如何跨領域地進入公共衛生系統。



案例三:芬蘭政府對音樂治療的支持


前陣子我參加了一個有許多國家代表參加的音樂治療會議。我注意到,尤其是北歐國家的社會福利非常好,雖然他們的稅收也很高。


會議中,有一位來自芬蘭的女性音樂治療師讓我印象深刻。她提到芬蘭政府最近通過了一大筆經費,專門用來將音樂融入公共衛生,影響公衛政策。這位音樂治療師非常興奮,表示他們都拭目以待,看看這筆經費會用在哪些項目上。例如,可能會用於建立社區的失智症合唱團,或在芬蘭的小型公共衛生中心(類似臺灣的衛生所或衛生中心),利用音樂治療和音樂觀念來進行更多的衛教活動。



總結:音樂治療在醫療大環境中的角色


今天我提供了一些角度,介紹如何用音樂來提升社會健康。其實,音樂治療就像是大環境中的一環,例如在醫療團隊中,與醫生、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等共同合作。或者從公共衛生的角度,我們成為公衛團隊的一部分,與公共衛生師一起合作,提升整個社會的健康,預防疾病和促進身心健康。我們也探討了公衛系統,並舉了幾個例子,特別是北歐的社會福利和政策,與臺灣有些不同的發展狀況。此外,我也分享了一些我在美國的同學的例子和德國的研究,介紹了音樂治療在疫情之後的發展情況。



🔗 節目內容相關連結


Kobus, S.; Diezel, M.; Dewan, M.V.; Huening, B.; Dathe, A.-K.; Marschik, P.B.; Felderhoff-Mueser, U.; Bruns, N. Music Therapy in Preterm Infants Reduces Maternal Distress.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3, 20, 731. https://doi.org/10.3390/ijerph20010731


Bonde, L. O., & Theorell, T. (2018). Music and Public Health: A Nordic Perspective.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音樂治療工作S3#6 音樂治療用於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 工作坊分享 #2022IAMM @Athens



* 嗨!您也可以透過以下連結,在線上收聽本篇文章內容:


 

🎙️ 療音樂|MTs On Air|帶你一起認識音樂治療和音樂科學!

療音樂是一個關於音樂治療以及分享音樂治療工作的 Podcast,由音樂治療師宇欣、Zoe 共同主持。在這裡你會聽見我們訪問世界不同角落的音樂治療師,與你分享音樂治療相關書籍,以及大大小小的生活與工作日常。邀請你一起從不同角度來了解音樂,一起來感受音樂帶來的療癒力量! 前往收聽 >>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